手機讓等待不再那麼無聊無奈


那一天,你依然如往常走進白色的醫院大廳。椅子排排,燈光白得冷颼颼,公告燈閃呀閃,你的心跳跟著「下一位請到診間」那句話在排隊,卻不知何時才被念到。你只能坐在那兒,既無奈又忐忑,手邊只有呼吸聲和時間一秒秒流逝。以前的我們,就是這麼被「等」鎖住了。

直到手機出現之後,一切都慢慢變了。記得第一次線上掛號成功,診間進度清楚寫著「還有兩人」,你從懷裡掏出手機,原本乾癟的等待瞬間輕盈起來。撥開焦躁,雨過天青一樣清爽。你不必盯著診間門口的螢幕,因為手機早已提醒你,下一位,該你了。

你可以用手機寫一封信給自己、回覆那封久未整理的郵件,甚至偷偷追一集劇——那時的你,比其他候診的人還忙,時間反而飛快溜走,好像根本不曾在候診室停留過。哦,誰會想到,這早已不是最初設計手機那位天才的預設功能,他大概只想讓人打電話,卻不知有一天手裡的小小螢幕,能讓漫長等待變魔法。

在這段時間裡,一杯咖啡可以提前點好、買好,走回候診室,邊滑手機邊等著被叫號——這種彈性,好似偷偷撬開了時間的縫隙。過去,那空白的等待像是被偷走的時間,現在卻可以變成你與自己相處的靜默片段——刷社群、回訊息、上網查資料,全是你認領回來的自由。

當然,要選擇入手哪本書,來拓展這段智慧的空檔,也是一種生活藝術。舉例來說,在博客來上,我找到《大腦睡了沒?解決情緒焦慮,做好人際及家庭處理》,它以腦科學解析失眠與焦慮,教你從情緒、家人、工作中釋放壓力。另一本《焦慮緩解手冊:如何從焦慮中自愈》則提供一套非藥物的焦慮舒緩方法,是提醒自己放鬆的好選擇。

如果你習慣在美國亞馬遜上搜尋,推薦When Stress Knocks on Your Door: 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y Training Program(中譯本: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:改善焦慮、輕鬱症;不失控、不暴走、不做錯決定 最具科學原理的減壓生活提案》)。這本書提供科學根據與具體建議,教你如何在壓力來襲時不失控地找到自我調適的方法,值得找空檔輕鬆吸收與練習。

手機的價值不只在於娛樂,更在於「陪伴」和「分擔」。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,在等待心理治療的時候,若能使用包含正念、認知行為技巧或提升心情活動的應用程式,患者的憂鬱、焦慮甚至自殺念頭都有明顯下降。這不是泡沫,而是真實的治癒力量注入你那段等待時光。

當然,手機也有其陰暗面。維基百科TIME指出,一旦和手機分離,很多人會產生不安,甚至心跳加速、注意力變差,被稱為「nomophobia」(無手機恐懼症)。還有,Axios提到青年族群中,手機問題使用曾與焦慮、失眠、壓力升高有關。 所以,善用手機,才能讓等待變得有意義,而不是被困在「過度依賴」的焦慮中。

你就在候診椅上,滑手機,也滑進自己的心情裡。是的,科技不是萬靈丹,但當你用對它,它能溫柔地撫平那些被時間偷走的碎片。當你從醫院走出,才會知道,這些被「等待」偷走的時間,其實是許多人用智慧一點一滴搶回來的。

註:本文/影片部分連結為聯盟行銷連結,當你透過這些連結購物時,我可能會獲得一些回饋金。這不會影響你所支付的價格,但能支持我繼續創作更多內容,感謝你的支持與點閱!

 Some of the links in this description/article are affiliate links. That means I may receive a small commission if you purchase through them — at no extra cost to you. Thanks for supporting my content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聽說中藥怕白蘿蔔?科學解釋和實用建議

六秒眼部運動,改善視力小撇步

為什麼冰滴咖啡值得一試?從濃醇口感到溫熱喝法的全解析